咸安: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乡村沐新风
咸安: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乡村沐新风
咸安: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乡村沐新风本报记者 张欢(zhānghuān) 通讯员 李星
乡村振兴(zhènxīng),乡风文明是保障;文明乡风,移风易俗是关键(guānjiàn)。近年来,咸安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,以移风易俗推动基层治理焕发新(xīn)气象,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(jiāfēng)、淳朴民风。日前,记者对三个乡镇(xiāngzhèn)进行了走访,探寻当地移风易俗工作如何“走新”“走实”“走心”,实现“落地生根”。
桂花镇:理论宣讲+文艺演出 让移风易俗“走(zǒu)新”
“四人(sìrén)上台闹哄哄,今天说说移风易俗好事情,大家竖起耳朵听。开整……”这是今年5月12日,桂花(guìhuā)镇南川社区排练移风易俗四句半节目时的(de)景象。
自从咸安区开展(kāizhǎn)移风易俗宣传(xuānchuán)以来,桂花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(zhàn))阵地作用和百姓宣讲团贴近群众优势,不断创新宣讲工作方法和内容,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。
将移风易俗新风尚编成三句半、顺口溜,融入小品小戏、快板说唱等文艺演出节目当中,用群众(qúnzhòng)喜闻乐见(xǐwénlèjiàn)的形式讲解婚事新办、厚养薄葬、破旧立新等理论宣讲内容,正是该镇的典型(diǎnxíng)做法。
在(zài)理论宣讲“出新”的(de)基础上,各村还通过优化村规、活动引领的方式,组织文明实践(shíjiàn)志愿者深入农家小院、田间(tiánjiān)地头、社区广场,在基层一线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政策,引导群众转变思想。在南川村,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多次组织“摒弃陈规陋习(chénguīlòuxí)”宣讲,向村民剖析大操大办之风弊端。
如今在桂花(guìhuā)镇,群众“比文明”“比节俭”,逐渐成为流行趋势。九垅(lǒng)村村民晏大兵为儿子操办婚礼,用(yòng)朋友凑的8辆小轿车做婚车,婚宴(hūnyàn)以大锅菜、家常菜为主。来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都说婚礼既热闹又节约,以后要改变做法。
“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站就是我们身边的‘文明加油站’。”镇干部表示。截至目前,桂花镇开展(kāizhǎn)各类移风易俗理论宣讲40余场次,印发各类传单20000余份,组织开展说唱(shuōchàng)等文艺节目10余个。
贺胜桥镇:幸福食堂+标准清单(qīngdān) 让移风易俗“走实”
走进贺胜桥镇贺胜桥社区幸福食堂,近500平方米的大厅宽敞明亮(kuānchǎngmíngliàng),可同时容纳50余桌就餐(jiùcān);明厨亮灶的设计,让后厨操作尽收眼(yǎn),食品安全(shípǐnānquán)状况一目了然。食堂大厅墙上,张贴有红白理事会工作职责、幸福食堂就餐管理制度、幸福食堂资金使用情况公示等。
“社区幸福食堂构建起了‘事前报备(bàobèi)审批、事中监督管理、事后评价’的闭环服务机制,将红白喜事集中规范化办理(bànlǐ)。自去年4月食堂重新装修开放以来(yǐlái),已累计为23余场红白喜事提供统一标准的宴请服务。”社区干部李志勇介绍,该食堂还是咸安区农村家宴中心(zhōngxīn)示范点,后厨的高清网络摄像头直连省食品药品(shípǐnyàopǐn)监督局进行监管。
不久前,居民(jūmín)老周的儿子在外务工赚了钱,返乡后准备为父亲操办90寿宴“风光”一下,号称最低要摆30桌(zhuō)酒。社区(shèqū)干部知晓后,劝说其节俭办席,令其转变了观念,仅在幸福食堂里摆了5桌。
据悉,贺胜桥社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,积极探索“五老治俗”经验,依托5名德高望重的“五老”居民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,收集超(chāo)百条居民意见,形成红白事(hóngbáishì)全流程量化(liànghuà)标准(biāozhǔn)清单(qīngdān),包含礼金标准、餐标、宴席规模等。有了精准化制度约束,如今,社区婚丧支出同比下降40%,居民负担显著减轻。
与此同时,该社区茶园小区运用“积分兑换(duìhuàn)”模式,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。小区百佳超市即居民(jūmín)口中的(de)积分超市。贺胜桥社区茶场党总支(dǎngzǒngzhī)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新云介绍:“所有(suǒyǒu)商品纳入积分兑换范围,每位居民都(dōu)在此留有一张‘积分存折’,记录积分兑换事由、获取分值等。”目前已有380余人次获得积分并兑换奖励,3年来累计发放积分奖励达2.3余万元。
汀泗桥镇:组长(zǔzhǎng)带头+村民响应 让移风易俗“走心”
步入汀泗桥镇黄荆塘八组,茶园葱茏一片(yīpiàn),地面洁净如洗,宣传栏内移风易俗的漫画妙趣横生,引人驻足(zhùzú)。
在推进村湾移风易俗(yífēngyìsú)工作中,黄荆塘八组所有家庭主动投身村湾建设,营造出“人人争先进、户户创文明”的可喜局面,为全村树立了(le)标杆。在这过程中,组长(zǔzhǎng)熊荣华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55岁的熊荣华曾是该镇致富(zhìfù)典型。然而,面对家乡黄荆塘村八组“路难行、村落后”的困境,2008年(nián),他毅然回乡参选村民组长,从此拓宽村道、拆除违建、制定村规民约……2018年,黄荆塘八组村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30户(hù)村民全部入社,通过发展林下养鸡产业,走上(zǒushàng)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“快车道”。
十余年来,村里的(de)大事小情,总(zǒng)少不了熊荣华的身影,他也因此深得村民们(men)的敬重与爱戴,每每能一呼百应,村湾里质朴的风尚蔚然成风——
传统节日期间,八组幸福合作社为红白喜事(hóngbáixǐshì)提供统一标准的宴请服务,破除资源(zīyuán)浪费和攀比之风;
幸福合作社自建成起(qǐ),已累计为1200余人次老人提供(tígōng)免费就餐保障,营造出孝老爱亲、睦邻友好的文明风尚;
开启“十美(shíměi)”评选机制,依据村规民约评选先进典型,设笑脸墙展示,颁发证书奖金(jiǎngjīn)并巡讲事迹……
清明节期间推行“鲜花祭祀”,八组率先实现“零(líng)火种上山”;
“自家定的规矩,执行起来都服气。”村民罗建新(jiànxīn)说。
如今八组村(bāzǔcūn)前屋后茂林修竹,红黑相间的风景道联家串户,美景好似乡村公园。据悉,该组先后(xiānhòu)获评(huòpíng)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、全市“最清洁村湾”。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(guānzhù)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(wèi)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(tèsè)功能。
本报记者 张欢(zhānghuān) 通讯员 李星
乡村振兴(zhènxīng),乡风文明是保障;文明乡风,移风易俗是关键(guānjiàn)。近年来,咸安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,以移风易俗推动基层治理焕发新(xīn)气象,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(jiāfēng)、淳朴民风。日前,记者对三个乡镇(xiāngzhèn)进行了走访,探寻当地移风易俗工作如何“走新”“走实”“走心”,实现“落地生根”。
桂花镇:理论宣讲+文艺演出 让移风易俗“走(zǒu)新”
“四人(sìrén)上台闹哄哄,今天说说移风易俗好事情,大家竖起耳朵听。开整……”这是今年5月12日,桂花(guìhuā)镇南川社区排练移风易俗四句半节目时的(de)景象。
自从咸安区开展(kāizhǎn)移风易俗宣传(xuānchuán)以来,桂花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(zhàn))阵地作用和百姓宣讲团贴近群众优势,不断创新宣讲工作方法和内容,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。
将移风易俗新风尚编成三句半、顺口溜,融入小品小戏、快板说唱等文艺演出节目当中,用群众(qúnzhòng)喜闻乐见(xǐwénlèjiàn)的形式讲解婚事新办、厚养薄葬、破旧立新等理论宣讲内容,正是该镇的典型(diǎnxíng)做法。
在(zài)理论宣讲“出新”的(de)基础上,各村还通过优化村规、活动引领的方式,组织文明实践(shíjiàn)志愿者深入农家小院、田间(tiánjiān)地头、社区广场,在基层一线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政策,引导群众转变思想。在南川村,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多次组织“摒弃陈规陋习(chénguīlòuxí)”宣讲,向村民剖析大操大办之风弊端。
如今在桂花(guìhuā)镇,群众“比文明”“比节俭”,逐渐成为流行趋势。九垅(lǒng)村村民晏大兵为儿子操办婚礼,用(yòng)朋友凑的8辆小轿车做婚车,婚宴(hūnyàn)以大锅菜、家常菜为主。来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都说婚礼既热闹又节约,以后要改变做法。
“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站就是我们身边的‘文明加油站’。”镇干部表示。截至目前,桂花镇开展(kāizhǎn)各类移风易俗理论宣讲40余场次,印发各类传单20000余份,组织开展说唱(shuōchàng)等文艺节目10余个。
贺胜桥镇:幸福食堂+标准清单(qīngdān) 让移风易俗“走实”
走进贺胜桥镇贺胜桥社区幸福食堂,近500平方米的大厅宽敞明亮(kuānchǎngmíngliàng),可同时容纳50余桌就餐(jiùcān);明厨亮灶的设计,让后厨操作尽收眼(yǎn),食品安全(shípǐnānquán)状况一目了然。食堂大厅墙上,张贴有红白理事会工作职责、幸福食堂就餐管理制度、幸福食堂资金使用情况公示等。
“社区幸福食堂构建起了‘事前报备(bàobèi)审批、事中监督管理、事后评价’的闭环服务机制,将红白喜事集中规范化办理(bànlǐ)。自去年4月食堂重新装修开放以来(yǐlái),已累计为23余场红白喜事提供统一标准的宴请服务。”社区干部李志勇介绍,该食堂还是咸安区农村家宴中心(zhōngxīn)示范点,后厨的高清网络摄像头直连省食品药品(shípǐnyàopǐn)监督局进行监管。
不久前,居民(jūmín)老周的儿子在外务工赚了钱,返乡后准备为父亲操办90寿宴“风光”一下,号称最低要摆30桌(zhuō)酒。社区(shèqū)干部知晓后,劝说其节俭办席,令其转变了观念,仅在幸福食堂里摆了5桌。
据悉,贺胜桥社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,积极探索“五老治俗”经验,依托5名德高望重的“五老”居民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,收集超(chāo)百条居民意见,形成红白事(hóngbáishì)全流程量化(liànghuà)标准(biāozhǔn)清单(qīngdān),包含礼金标准、餐标、宴席规模等。有了精准化制度约束,如今,社区婚丧支出同比下降40%,居民负担显著减轻。
与此同时,该社区茶园小区运用“积分兑换(duìhuàn)”模式,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。小区百佳超市即居民(jūmín)口中的(de)积分超市。贺胜桥社区茶场党总支(dǎngzǒngzhī)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新云介绍:“所有(suǒyǒu)商品纳入积分兑换范围,每位居民都(dōu)在此留有一张‘积分存折’,记录积分兑换事由、获取分值等。”目前已有380余人次获得积分并兑换奖励,3年来累计发放积分奖励达2.3余万元。
汀泗桥镇:组长(zǔzhǎng)带头+村民响应 让移风易俗“走心”
步入汀泗桥镇黄荆塘八组,茶园葱茏一片(yīpiàn),地面洁净如洗,宣传栏内移风易俗的漫画妙趣横生,引人驻足(zhùzú)。
在推进村湾移风易俗(yífēngyìsú)工作中,黄荆塘八组所有家庭主动投身村湾建设,营造出“人人争先进、户户创文明”的可喜局面,为全村树立了(le)标杆。在这过程中,组长(zǔzhǎng)熊荣华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55岁的熊荣华曾是该镇致富(zhìfù)典型。然而,面对家乡黄荆塘村八组“路难行、村落后”的困境,2008年(nián),他毅然回乡参选村民组长,从此拓宽村道、拆除违建、制定村规民约……2018年,黄荆塘八组村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30户(hù)村民全部入社,通过发展林下养鸡产业,走上(zǒushàng)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“快车道”。
十余年来,村里的(de)大事小情,总(zǒng)少不了熊荣华的身影,他也因此深得村民们(men)的敬重与爱戴,每每能一呼百应,村湾里质朴的风尚蔚然成风——
传统节日期间,八组幸福合作社为红白喜事(hóngbáixǐshì)提供统一标准的宴请服务,破除资源(zīyuán)浪费和攀比之风;
幸福合作社自建成起(qǐ),已累计为1200余人次老人提供(tígōng)免费就餐保障,营造出孝老爱亲、睦邻友好的文明风尚;
开启“十美(shíměi)”评选机制,依据村规民约评选先进典型,设笑脸墙展示,颁发证书奖金(jiǎngjīn)并巡讲事迹……
清明节期间推行“鲜花祭祀”,八组率先实现“零(líng)火种上山”;
“自家定的规矩,执行起来都服气。”村民罗建新(jiànxīn)说。
如今八组村(bāzǔcūn)前屋后茂林修竹,红黑相间的风景道联家串户,美景好似乡村公园。据悉,该组先后(xiānhòu)获评(huòpíng)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、全市“最清洁村湾”。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(guānzhù)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(wèi)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(tèsè)功能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