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与药材的共融共生
玉米与药材的共融共生
玉米与药材的共融共生
黄道清在玉米植株(zhízhū)下查看中草药长势。
东南网7月4日(rì)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记者 王帅 通讯员 肖丹(xiàodān) 文/图)
7月3日上午(shàngwǔ),在尤溪县(yóuxīxiàn)西滨镇后坪畲族村的玉米地里,饱满的玉米棒挺立田间。玉米地的主人黄道清与(yǔ)工人穿梭其间,忙着采收成熟的玉米。
“一位福州收购商以2.2元每公斤的批发价订了500公斤玉米(yùmǐ),货车下午(xiàwǔ)就会开到村里。我得加紧采摘。”黄道清介绍,玉米自6月28日开采,目前已售出1万公斤。眼下(yǎnxià),除了玉米采摘,他每天(měitiān)还需安排三四名工人除草。
说话间,黄道清蹲在田埂(tiángěng)间,三下五除二拔除杂草后,位于玉米秆边上(biānshàng)的一株株嫩苗便显露出来。“这是一种(yīzhǒng)中药材,名叫旱半夏,具有燥湿化痰、消肿止痛等(děng)(děng)作用。它适合在半阴半阳(yīnbànyáng)的环境中成长,不耐强光直射。因此,我在栽种玉米的间隙套种,玉米可给旱半夏提供荫庇,还可同步完成浇水(jiāoshuǐ)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,节省田间管理费用与人工投入。”黄道清说,玉米收完后,秸秆会保留,待旱半夏等中草药采收完毕,才统一砍除。
黄道清原是一名上班族,2024年决定(juédìng)返乡(fǎnxiāng)创业。“我出自农村家庭,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忙活,也掌握了一些种植(zhòngzhí)技能。我知道当前农村多有(duōyǒu)土地抛荒现象,因此就想着整合土地资源,尝试在泥土里‘刨金’。”黄道清说。
通过市场调研,黄道清发现中药材种植前景可观,便计划通过“农作物(nóngzuòwù)+中药材”套种模式,实现粮食(liángshí)与(yǔ)药材共融共生的双丰收(shuāngfēngshōu)。此前,尤溪还没有将粮食作物与中药材套种的案例,他成了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人。
确定套种计划(jìhuà)后,2024年11月,黄道清到后坪(píng)畲族村租用了近100亩的抛荒农田,安排工人翻整抛荒地,并注册了公司。当年12月,他(tā)到江西参观制药厂,开始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。今年2月,他与江西一家可提供“优质种子(zhǒngzi)+全程种植指导(zhǐdǎo)+保底价回收”服务的制药厂达成了合作意向。
3月,黄道清带着工人相继在近100亩地里(dìlǐ)种上了玉米。4月,待玉米长出苗时,他(tā)又尝试在玉米种植间隙相继撒上了板蓝根、旱半夏和紫苏等中药材种子,试种面积近10亩。因当地的土壤(tǔrǎng)、温湿度(wēnshīdù)适宜,且肥水一体化管理得当,玉米与中药材皆长势良好。
“普通品种(pǐnzhǒng)玉米单株只能结1根玉米,而我种的(de)‘夏美甜’品种玉米单株可结2根玉米,而且(érqiě)糖度高、糯性佳,风味远超(yuǎnchāo)普通玉米,亩产近1000公斤。为了销售玉米,我还到福州、厦门等地找经销商敲定收购事宜(shìyí)。9月,中药材将开始陆续采收,又(yòu)是一笔可观收入。”黄道清算了一笔账,通过“玉米+中药材”套种,每亩土地产值可达七八千元,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“玉米(yùmǐ)+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”套种模式(móshì)吸引了周边村的村民纷纷(fēnfēn)前来基地参观学习,黄道清便积极向大伙分享套种经验。“等到中药材收成后,我将联系制药厂的技术人员来实地考察,规划(guīhuà)下一阶段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,并进行大规模种植。到时,我们一起现场学习。”黄道清对前来取经的乡亲们承诺,他将向村民提供中药材“供种(gōngzhǒng)—技术—收购”全流程托管服务,推动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